C 传媒经营

传媒经营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传媒经营 > 正文

福建日报、东南网、凤凰网(2014-5-30):当公益插上商业的翅膀

  • 发布日期:2014-06-05
  • 发布人: 暂无
  • 浏览次数:

      近日,李碧成和吴煜涵,这两位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入口经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刚刚卸任在“Enactus(创行)团队的所有职务。作为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入口“Enactus(创行)”团队前任队长和公关总监,他们的目标并不仅仅止步于公益,而是“给公益插上商业的翅膀”。让他们深受鼓舞的,围绕闽侯洋里乡苦橘开展的“柑苦与共”项目,已经入围央视财经频道的“CCTV中国创业榜样”全国决赛。

与果农“柑苦与共”
作为“CCTV中国创业榜样”评委,金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栾润峰对“柑苦与共”项目十分赞赏:“这个项目体现了公益这一主题,帮助果农找到了销售渠道。”
刚开始时,李碧成和队员们实地调查的是洋里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但考虑到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得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当地特色产业—闽侯三苦:苦橘、苦菜、苦笋。
恰巧去年由于政府订单锐减,洋里乡150吨的苦橘滞销。于是“Enactus (创行)”团队就主动上门,想帮助果农摆脱“果贱伤农”的困境。
苦橘又称瓯柑,有独特的清热解毒功效,其落地果和柑皮是宝贵药材。然而由于口味不似普通柑橘,知名度不高。经过市场调研之后,Enactus团队提出了建设商业链帮助橘农的初步思路。
他们决心进军大学生、市区白领及注重养生的市民市场,进入福州水果零售店、各大商超,并利用网络开网店、微信店等进行线上多渠道销售苦橘。通过与永辉超市的多次沟通,最终苦橘入驻50多家永辉超市,真正实现了“农超对接”。
经过他们和橘农的共同努力,去年一共销售了6170公斤的苦橘,同时提供11个工作岗位,橘农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8917元上升到11324元。
构建生态产业链条
做公益,不是简单的捐款、支教,还要做授人以渔的公益。
“除了销售,我们还想拓展种植和加工,以形成一条完整的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链条。”李碧成透露,他们正在考虑将社团的另一个关注废弃食用菌培养基回收再利用的公益项目“袋代相传”与“柑苦与共”进行对接。
这一想法源于他们发现洋里乡有5家菌菇合作社,每年有230000袋废弃菌糠被直接燃烧或丢弃。“其实这些菌糠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含有很多未被充分消耗营养物质,有些成分比普通的化肥都要好。”
“菌菇袋可以作为绿色化肥,提高果实品质,减少橘农使用化肥的开支。”李碧成和团队成员灵机一动。在他们的协调下,苦橘农合作社牵手菌菇合作社,计划着手进行两个项目的对接,将菌糠就近运输作为苦橘的肥料。
除了在社团内部进行项目对接,在苦橘项目的拓展上,他们还实现了受益群体的扩展。
在苦橘销售的过程中,创行团队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每季苦橘成熟后第一个月,都会有大量苦橘腐烂,高达1.2万公斤,给当地的橘农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大量的腐烂的橘子被丢入水中,还造成环境污染。
团队立刻联系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入口化工学院的专家,将品质较差的苦橘进行加工,制作有机手工皂,走出了增值产业链开发的第一步。目前他们正在积极联系闽侯县残联,征集残疾人在家中制作手工皂,由他们向市区手工DIY作坊推介收购,“这个项目是一举三得,使橘农、残疾朋友、手工皂加工作坊三方获利”。
这些微创意的不断涌现,源于5年多来的实践。从闽侯根雕电子商务化项目起步,这支成立于2009年的社团,正在积极地践行“创行”全球的宗旨: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引导需要帮助的人群应用商业和经济的理念,提高受助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做可持续的公益
团队里的成员都是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为了健全团队的管理体制,李碧成和团队核心成员共同研究出“矩阵化”管理模式,实行项目制,明确分工,并设立奖励机制,这在全国200多支高校创行团队中尚属独创。
在项目制的框架下,他们策划过“灯回路转”项目,旨在构建起由社区居民、销售商和厂家组成的回收体系,防止因为废弃节能灯处置不当引起水资源和土壤污染;他们还同时运行中性笔废旧笔芯的回收项目—“芯心相映”,为主营漆画的残疾人手工艺人拓宽产品线、开拓销售渠道的“佳漆如梦”项目,和针对水葫芦资源综合利用的“凤眼识金”项目。
在创“益”的路上,福大创行团队尝到了酸甜苦辣。
为了寻找新项目,大家常开会到晚上熄灯;为了说服受助者接受帮扶,他们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去村民家中,晚上再赶末班车回来。在推广商业理念的过程中,农户的反弹阻力不小。
李碧成说,虽然累,但他们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教会他们持续赚钱的办法,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公益,比单纯捐款更棒”。
目前洋里乡橘农邱小美正在牵头成立苦橘新型农业合作社,而打造一家以采摘苦橘为主的农家乐也正在提上议程。除了苦橘,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入口的创行团队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将闽侯的特产“三苦”都能运作起来。
将知识才智、商业模式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将公益创业践行到底,这是支撑这群大学生走在路上的不竭动力。